香椿的哲学

祁云枝发表于2018年12月09日20:06:58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香椿 哲学

香椿是一种独特的植物,喜欢和不喜欢香椿的理由,皆与它那独特的气味有关。

在喜欢的人眼里,香椿的味道是清香,是醇香,是“香风惊艳,簇簇嫩、枝头灿烂”,直呼香椿为香芽儿,凉拌热炒来者不拒,整个一副饕餮的嘴脸。不喜欢的人呢,大概连它的味道想都不要想。有人曾发过这样的微博:香椿对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怨恨,居然散发出这么鬼畜催呕的气息?

我女儿就不喜欢吃香椿,她说香椿炒鸡蛋里有股臭屁虫的味儿,她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和表情,让作为香椿粉丝的我,瞬间失去了对香椿的狂热。

香椿图片

香椿,大约希望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它吧,对于人类送自己的外号“树上蔬菜”,肯定也是深恶痛绝的。

原产于中国的香椿,没有想到,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作为高大乔木的自己,是以蔬菜的身份与荔枝齐名成为贡品,也没想到世界上唯一食用香椿芽的国家,竟是自己的故乡。

香椿没想到的事情多啦。

起初,香椿像个高深莫测的化学家,一股脑儿鼓捣出三、四十种挥发油、酯、醇、酚、酮类物质以及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化学成分,添加在自己的枝叶里,其目的是要警告食草动物和昆虫——这里是禁食区,最好离我远点!

出乎香椿的预料,人类,准确地说,是一部分人类,却迷恋上这种奇怪的味道。再高的香椿树,也难不倒一张张垂涎的嘴巴,借助工具、手脚并用,将香椿孕育了整个冬天的嫩芽,撕扯下来据为己有。

一些人,甚至别出心裁地登上梯子,给自己枝头的一簇簇叶蕾,扣上一枚枚鸡蛋壳,光秃秃的枝头仿佛戴上了一顶顶小白帽,又似结了一只只的鸡蛋,远远看去,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好笑。末了,人们会将“蛋”采收,一一磕开蛋壳后,里面即露出黄绿色、紧紧拥抱在一起的鸡蛋型的嫩芽和嫩叶,说是这样的香椿,口感特别棒……

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香椿》,开头是这样写的:“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读到这里,我对作家细致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嗯嗯,接着看吧:“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枝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我不明白了,作家这样写是想表达对香椿树忍耐力和博爱的尊敬,还是在说人类的自私自利呢?

当人们变换花样再三攀折香椿,并自以为在“咬春”“嚼春”“吞春”的时候,有谁?真正站在香椿的立场上想过,懂得香椿的苦与痛?

接连受伤的香椿,不得不琢磨对策。香椿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让自己的青春期变得非常短暂,不几日,原本鲜嫩的香椿芽,就变得粗枝大叶、粗糙不堪。

第一次被人掐掉后,好脾气的香椿会长出二茬,但品质明显比头茬差一截,叶肉也显得羸弱许多。如果这时还有人觉得不过瘾再次掐掉的话,第三次香椿树萌发出的嫩叶,已经难以下咽了——叶脉发柴,木质纤维粗糙,嚼都嚼不烂。

当香椿第三次长出嫩芽时,时令已经进入夏天。如果这个时候还有人不懂得香椿树的“语言”,管不住自己嘴巴的话,香椿树会以“死”抗争——发蔫,然后死给你看!

看来,香椿也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

香椿的做法,正应了这句俗语:“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人世间的事情,亦大抵如此。

微信搜索:花草树木网或hcsmnet,关注我 | 加入千人QQ群:315286686,有问题问大家
本文网址:http://huacaoshumu.net/html/meiwen/text1340.php,转载请注明,谢谢!
更多
下一篇:爱恨鱼腥草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