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野菜

马卫发表于2014年02月18日16:29:00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早春 野菜 马卫 散文

上世纪七十年代,还不流行“美食”这词儿,连肚子都填不饱,遑论美食?但是,到了春天,打野菜,或撬野菜,成了孩子们必修的功课,家家如此。因为家里仅有的丁点儿自留地,不得不用来种粮食,菜地极少,甚至没有。

治楸尖是我们最喜欢的野菜之一。

治楸是种树,周身长满了钉子,锥人,所以不受人欢迎。治楸树最受人们欢迎的,是春天它发的新芽。等苞儿绽放了,新芽约有半寸,这时,我们就用一根竹竿,上面绑把镰刀,把它打下来。那新芽就像一朵朵降落伞,飘飘然坠地。

治楸尖先要在水中泡,然后再煮,最后和上辣子、盐巴,成为桌上的凉菜。味虽然有些苦,但清热、润肺,颇受欢迎。但是,这芽长得极快,上了一寸,就老了,不能吃。所以打治楸尖的时间并不长,大约是开春后的半个月。

别担心打了治楸尖,会毁了这棵树。我们打的只是枝丫上的,大人们早交代,主杆上的,绝不能打。

农民和树,血脉相连,当然不允许我们去毁树。父亲说,树枝是人的手,树根是人的脚,树在世上,也在忙碌。那时我太小,不明白树在忙碌些啥。

摘蕨萁苔倒是很轻松的。

春天,蕨萁长出苔来,其实就是它新发的芽。这芽分为两种,一种成为叶,在四周,一种成为苔,长在草芯。我们如果摘了苔,蕨萁会长得更茂,因为那样它会发更多的叶子来。这事儿对植物一点破坏也没有,因此任你如何摘,也没有人来管。

蕨萁是种草本植物,深的有半人高,浅的有尺把高,除了长出苔来做蕨菜,只能割来晒干做引火柴,连牛也不啃蕨萁叶,嫌它难咽。其实蕨根粉也是种好东西,据说,1960年饥饿时,遍山遍野的蕨根,曾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现在把蕨萁苔晒干,成为蕨菜,是餐馆里的美味,还能出口国外。那时节当然没有这种闲心,也不可能等晒干了才吃,而是摘了新鲜的蕨萁苔回家,先用水泡,然后在开水中滚一头,半熟了,再把它们撕成一根两瓣,再切成细节,用油爆炒。

因为蕨萁苔有种黏性的液体,必须去掉才好吃。所以摘蕨萁苔容易,弄成菜却麻烦。

还有“猪鼻孔”“野孩子”,也就是野小蒜,都是早春里难得的美味野菜。

春天是野菜的季节,也是生长的季节。

我们开始脱掉穿了一冬的沉重而破旧的棉袄,在野外行走。其实,在孩子们的心里,采撷野菜,玩的快乐大于采撷的快乐。少年不识愁滋味呵。虽然,大人们希望我们能采回更多的野菜,但到了荒坡山野,我们往往会忘掉身上的使命。于是挨打的事常常发生。不过,比起春天给孩子们的快乐,那算不了什么了。

现在的孩子们不采野菜了,离春天也就越来越远,甚至春天过完了,还不知道桃花是啥时开的,樱桃花是红是白?肚子虽然不受饥饿了,但快乐也和现在的孩子们渐行渐远。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