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落叶

张艳庭发表于2014年02月18日17:06:37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冬天 落叶 张艳庭 散文

冬天的风以异乎寻常的态度介入了树叶的归宿历程。

在城市的大街上,风最能撼动的不是某座大楼或是马路过街天桥,而是道路两旁树上的叶子。当然,如果风再猛烈一点,还有那些仿佛一棵树的假肢般的树枝。而太阳此时却无比晴好,仿佛蓄意观看着风的暴行。路两旁生长了一个春天、一个夏天,又挨过一个秋天的树叶,此刻如同无人认领的孩子,在空中作过短暂的飞翔之后,落向大地。当然此处的大地指的是城市的柏油、水泥或其他的硬地面。它们的无人认领即是指此。在田野或山川或乡下,土地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接纳了它们,它们融入泥土之中,并曾获得过“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美誉。而在城市,硬硬的地面不需要它们化作春泥来养护,而使得这地面更富有营养。这里更多的地面所提供的最大价值仅仅是行走,更多的是车辆的行走。而这种价值的取向是排它的,光洁、平整是它最大的需求。落叶在这种取向之下,只能提供负面的意义。于是落叶的命运在城市注定大多是悲剧,“死不能得其所”也许是这种悲剧最显著的方面。而生的时候,它们要在城市的废气烟尘污染中进行光合作用,而生产氧气,氧气又是人类的必需品。人类在它们生的时候呼吸它们,在它们死的时候碾碎它们,似乎在谕示着城市的残忍。而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城市人无心去发觉,当落叶铺满了街道时,似乎只有将它们清除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泰格尔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似乎与城市街道上的落叶无关。与冬天这个季节似乎亦无关系。在这个季节,寒冷和阳光相互作用,把它们在枝头即变成了易碎品。有的在风中自行碎去,有的落在地上,被脚印踏过、车痕撵过亦会碎去。与静无关,与美亦无关。冬天的冷对美是一种伤害。其中伤害最大的也许就是人类的审美心情。秋天环境的相对温和使人们可以静下心来欣赏这种静,而在冬天则不行。环境的严酷需要给人类的审美情感以更大的刺激,才能使这种情感复苏,甚至爆发。于是就有了与冬天的气候相对应的雪,它使人类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在冬天不再寂寞,从而使它在四季都能与人的孤寂灵魂相伴。于是落叶成为这种冬季审美的一个小小前奏曲,小到人们可以忽略不计。

于冬季寻访山林的感觉是独特的,地上厚厚的落叶堆积,然而却仍然不足够打动我们。倒是已经光秃秃的树,更能够引起我们这种情感的注意。这种光秃秃的树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尤其对于喜欢圆满的美的中国人来说。然而它们本身的美更像是成为天空的美的一部分。无数枝杈像是在抚摸天空,甚至像是支起了天空,因为冬季的天空是那样高远,大地对它的触及只能靠无数光秃秃的树枝。在城市这个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高楼大厦一年四季都是天空的支撑者。当然还有大烟囱们。所以在城市,光秃秃的树也缺乏审美价值。它们使街道两旁的店铺比其他季节更为突出、显眼,大概这些店铺的老板们是喜欢这冬天的树的。

有许多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装置都选择了四季常绿的植物,这也似乎是对冬天的树与落叶审美价值的缺乏而采取的有力对策。落叶的被忽略,树的被忽略,使人类手制的美更多的彰显出来。但此刻,树仍然在乡野触摸着天空,天空高远,对它的寻觅,不需要站在高楼大厦顶层,只需要站在路边,站在山野之上。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