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头

钱雨晨发表于2014年03月24日18:56:59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马兰 散文 钱雨辰

那天看嘉模先生发的在野外挑荠菜的照片,忽然发现春意已浓浓涌来了。

春的到来,总给人一种怡情的快乐。“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那是大自然把她最绚丽烂漫妩媚的脸容和身姿在向你展示,生命也显得格外的勃勃生机。

马兰悄悄地破土成长了。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说:“荠菜马兰头,姊妹嫁在后门头。”他说,这“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季节,这样的一种意境,伴随着的是春雨贵如油,缠绵地滋润着每一种植物的勃发,每一朵花的梦想。

记得孩童时候,这个时节,我们一群小伙伴便赤着双脚,兴高采烈地雀跃奔跑于乡间田头、阡陌小路上。满目的桃红柳绿,遍野的绿色,伴随着的还有——天空下的和煦春风。拎着一只小竹篮,握着一把小剪刀,快乐地蹲下、站起、奔跑,那绿色嫩芽就在竹篮中慢慢地铺满了底、蓬勃地满溢,用力按压一下,再接着开始。有时也会玩起我们特有的游戏:“抛剪刀赌马兰”。在地上挖个坑,各人篮中取一把马兰放进去,退后十几米,依次抛剪刀,抛入坑中,得坑中的马兰。这种游戏的结果,便是眼功好的人篮中的马兰更加多了,便哼着歌快乐地先回去向父母报功了,余下的则继续努力挑剪。当村庄上空飘起缕缕炊烟的时候,我们的竹篮中都满满当当,喜悦溢于脸上。该回家了。

马兰,别名红梗菜、田边菊,俗称马兰头,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们江南地区常见的野菜。它也与枸杞头、菊花脑并称为“南京三宝”。翻开医书,马兰具有很多功效:《纲目》,“入阳明血”、“根、叶,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医林纂要》“补肾命、除寒湿,暖子宫,杀虫。治小儿疳积”,等等。现代人更是通过科学分析,把它的功效提得更高:蛋白质含量是叶菜中不可多得的,高钾低钠,保护心血管,有抗癌功效,维生素A、C分别超过番茄和柑橘类水果。

在江南,马兰头作为食品的做法,主要是清炒、凉拌、干蒸和作馅。凉拌中常是豆腐干颗粒,色泽亮丽,又有一股清香。热炒则丰富多了,最常见的是马兰炒大蒜,也有加入猪肝、肉丝等荤食搭配的,但在那物质条件匮乏的时代,后者是奢侈品了。干蒸是在春季将挑洗干净的马兰在沸水中煮了,捞出晒成干,保存至秋冬季食用。隔夜用冷水浸泡,第二天入锅,加油和肥肉煮,揭锅盖,一股喷香扑鼻而来,煞是诱人。馅主要剁碎了和猪肉泥拌匀做馄饨和团子,最好还有不焦的油渣碎,这样的馅味道更绝。无锡鸿山那边的团子做的多,那是青白两种,远古的时候是祭祀吴泰伯用的,寓意做人要像吴泰伯一般,清清白白。立意很高,很难得!还有一种马兰鸡蛋饼,味道也极佳,脆香。我小时候,一到春季总要挑剪很多的马兰,晒干后供秋冬两季享用。那种种香味至今想起仍令人垂涎欲滴。

马兰是最最普通的植物,它不畏严冬酷暑,只在平淡中奉献,不求回报。有诗云:“马兰不择地,丛生遍原麓。二月春雨足,碧叶绿紫茎。”只要立春一过,蛰伏的“马兰头”似乎听到了春姑娘的呼唤,大片大片地簇拥着在瞬间鲜活起来,给人无限惊喜。丛丛簇簇在绵绵春雨中,滚珠流翠,洋溢着春天的烂漫欢乐。开花时,簇簇细碎的黄心紫花,是那般独特、别致。它是烟雨江南的缩写,是吴语侬侬江南人的写照,总是平淡而自然。陆游老先生在《戏咏院中百草》 诗中云:“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把马兰的那种自然平淡描绘得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去挑剪马兰,是去获取一份自然宁静的心,回忆那些已逝去的乡村岁月,重温难忘的童年快乐。现在,很多随子女进城蜗居在钢铁水泥丛林中的老人,利用小小的阳台空间,在简陋的容器中种植蔬菜、种植马兰。这群城市中的阳台种菜族,他们种的不也是一颗心灵、一段记忆、一种快乐吗?

春到人间万物鲜,青叶红茎马兰头,一幅美丽的农村田园自然景致。

嘉模先生,你意下如何?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