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天竺葵

张久钦发表于2014年06月06日21:54:23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天竺葵 张久钦 散文美文

天竺葵,俗名洋绣球,原产非洲,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大众盆栽花卉,同时也是一种容易养护常开不败的花。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受“文革”的冲击,家庭养花之风式微,剩下还在坚持的一小撮“花痴”,所养为数不多的盆花中,十有八九都少不了洋绣球。我从小爱花,有生以来养的第一盆花就是洋绣球。

那时我刚刚成家,住妻所在学校一间半土墙瓦顶的家属房。在那业余生活极其单调乏味的年月,逼仄的小院中的几畦青菜和屋檐下的矮墙上那盆洋绣球给我们这个新家平添了不少生气和乐趣。洋绣球真是地地道道的平民花卉,从邻居家掰来的一个不足三寸长的小杈,插在一个旧脸盆里,隔三岔五浇点清水,上点鸡粪(那时人们都自己养鸡),不出一个月便长成了郁郁葱葱的一大盆。

茶余饭后灌园弄菜间隙,我总爱站在矮墙前,细细地端详这棵水灵灵的洋绣球。你看,心脏形的翠绿叶片,每片上都有一圈若隐若现的马蹄形暗纹,层层叠叠沿着枝干一直向上。在枝干的顶端,伸出一个个浅绿色的细长伞柄,每个伞柄上擎着一个由二十多朵五瓣小花攒成的粉红色花球。洋绣球花期很长,从初春一直开到老秋。它热烈而又不失朴素,艳而不妖;没有迷人的香气,却有一丝刺鼻的怪味。所有这些正是它的个性所在,这也正好对我的脾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记不清我为洋绣球多少次浇水施肥、剪枝换盆、扦插更新,一晃七年过去,花盆也由旧脸盆换成了旧电瓶壳,盆中的绣球花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七年间,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做了父亲,跨越了而立之年的门槛,从旗县调回赤峰,由驻站记者变身为报社编辑。当我挈妇将雏登上搬家的卡车掉头南下时,依依不舍的不仅仅有那住了七年尚存全家人身体余温的蜗居,还有屋檐下那盆曾与我朝夕相处给我带来无尽愉悦和慰藉的洋绣球。人说破家值万贯。眼前这些破烂儿虽然没有一样值钱的,可对于清贫的日子样样不可或缺。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加上煤炭牛粪,把一部卡车塞得满满的,哪还有洋绣球的容身之处?更何况,乔迁赤峰一家人的住房尚且没有着落,哪里还顾得上一盆草花?毕竟这次调动是我人生和事业的重要转折,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有得必有失。为了这次变动,打破一些坛坛罐罐在所难免。想及此,我释然了。只是,当时我这个爱花如命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三十多年后,那曾经被我遗弃的洋绣球会在家里与我重逢。

三年前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在阳台上忙碌地侍弄着我心爱的花草,已经上小学六年级的孙儿壮壮风风火火地跑进来,顾不得放下书包,径直来到阳台上,把一小盆花放到我面前,气喘吁吁地说:“爷爷,这是我从学校端回来的。老师说,很快就要放寒假了,再说你们明年就要毕业了,班里的这些花没人照顾,你们谁喜欢就搬回家吧。我就挑了这盆,也不知道是什么花。”

“啊!这是一盆洋绣球。这是三十多年前我曾经养过的那种极易养护常开不败的洋绣球啊。”我激动得几乎喊起来。当时正值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粗心的孩子没做任何防护就把花端了出来。这盆洋绣球暴露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足足有十分钟,所有枝叶全都蔫萎地低垂着,已经冻僵。妻说:“没希望了,扔掉吧。”孙儿还在眼巴巴地盯着我。虽然没有说话,我知道他是不想放弃。“别呀,总得试试吧?”说这话我是不想让孩子失望。说实在的,命悬一线的洋绣球能不能救活,我心里也没有多少底气。

我精心地守护着这盆遭遇了灭顶之灾的洋绣球,一周过去,叶片全部干枯掉落。接下来的一周,枝干也渐渐枯黄。我忐忑地剪掉全部枝干,默默地祈祷奇迹出现。又是一周过去,没有一点儿动静。就在剪掉枝干后的第二周,寄托着全家希望的生命之芽终于破土而出,宣告了这棵洋绣球的起死回生。此后,它像气儿吹似的疯长,到春节前已长成满满的一盆,还开出了艳丽的花朵。没想到这种源自非洲的草花,生命力竟如此顽强。

近些年,退休赋闲在家,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养花上,花也越养越多,一度达到50多盆,阳台、窗台上和客厅里到处是花,家中大有花满为患之势。老伴和孩子们劝我少养点。他们建议我只保留蝴蝶兰、桂花、春兰、杜鹃、竹子、月季等传统名花,把洋绣球之类名不见经传的那些草花统统淘汰掉。

养花要少而精,这自然不错。可是要把草花全淘汰,这一点实在令我无法接受。特别是在我的青年和老年时期两度走进我生活的特立独行的洋绣球,如果在我的手里再度遭到遗弃,我情何以堪?此后的一件事,更进一步坚定了我把洋绣球保留下来的决心。

为了让居室里养的花得到更多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每年夏天我都要把它们搬到楼前树下养护。去年雨季一个难得的晴天,我蹲在花前清理疯长的杂草,一回头,忽然看见身后一簇淡粉色的小花,正竭力从茂密的矮树丛下探出头来。我好奇地走过去拨开树。好家伙,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十来棵洋绣球花杈,其中多半已经成活,长出了白白的须根。有两棵还站了起来,开出了小小的花朵。这不是前些日子我修剪的那盆洋绣球时随手丢弃的吗?啊!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啊!这就是你——永远的天竺葵——我钦敬的朋友。

想到过去因为洋绣球生命力强,而在管理上过于粗放,我心存愧疚。从此我倍加珍惜,精心呵护。洋绣球也好像心有灵犀,长得叶茂花繁,愈发可人。今年春节,我特意为盛开的洋绣球配了只雅致的豆绿色瓷盆,安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洋绣球簇簇翠叶托举着20来只粉红色的别致花球,与紫色灵动的蝴蝶兰、冰清玉洁的水仙争芳斗艳,搅动满堂春色。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