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援而上的凌霄

鲁建文发表于2014年06月07日21:24:46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凌霄花 鲁建文 散文美文

我孩提时从白居易诗中就知道有凌霄这一植物,但实在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记得诗中这样写道:“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由于老家那一带很少有人栽培,因此,我一直没有机会把诗中的描写与实物联系起来欣赏。

我真正见到凌霄还是在几年前那个夏天去杭州看西湖的途中。在离西湖不远的一个地方看到一种植物,长得密密茂茂、蓬蓬勃勃,犹如一个大瓜棚。它如群星灿烂般地长满了橘红色的花朵,不仅开得鲜艳多姿,而且饱含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似的,尤为逗人喜爱。是什么花在这“烈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开得如此起劲?我这个“种花老手”也一时叫不出名字。它叶子对生,奇数羽状排列;花如漏斗状,成簇开放;茎枝分节处长有鹰爪似的根须。我久久琢磨着这些特征,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旁边的导游好像发现了我的心思,连忙上前帮助。她的解释让我喜出望外,原来就是小时候在诗里相知的凌霄。

现在我家院子也有了一株凌霄,这是四年前一位江浙朋友送的。记得它来时还是竹筷那么大小的幼苗,孱弱得很,如今却长成擀面杖粗、数十米长的藤本植物。它依墙攀援而上,爬满了整个房子的东墙。每到夏天满墙的碧绿丛中,点缀着一簇簇橘红色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妖娆,行人无不驻足抬头观赏。大家都以为,它与爬山虎相比,好在夏秋开花;与金银花相比,强在花朵大气;与紫藤相比,优在色彩娇艳;与牵牛花相比,胜在粗壮高大……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挑剔似的,天生就是藤类植物中的佼佼者。难怪宋代诗人杨绘这样赞美它:“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妍明。”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家这株凌霄刚来的第一年长得很慢,好像卑处一隅,不见声息,我以为是它刚刚落户一个新的地方,生长环境还不适应所致。后来朋友打来电话说,湖南同样是适宜凌霄生长的地域,成长太慢,关键是没有满足它的生长条件。朋友像教授上课一样告诉我,万物的生长都有自己的必备条件。凌霄的茁壮成长,除了需要阳光雨露、土壤肥料外,还必须让它尽早依墙、攀树或上棚。满足了这个要求,它的生长必有一种“一日千里”之势。第二年我依朋友传授的方法操作,让它经过两根小竹竿爬向房子的东墙,这下“奇迹”真的出现了。不管是石壁还是砖墙,是木板还是玻璃,它都能攀援而上。即便是因风雨吹打一时偏离墙壁,它也能自我作番调整,恢复原状,继续依墙而上,俨然一种不入云霄非好汉的气势。它每日增高二至三十公分,而且主茎日益粗壮,横枝勃发。更为可喜的是,那年夏天便首度看到了它开花的笑脸。

说句心里话,凌霄的这一成长过程,让我彻底改变了小时候读诗对它留下的印象,真正打心底里喜欢上了这一自然界的植物。这不单是因为它的娇媚,更是因为一种精神的寄托。不管人家是如何嘲笑它缺少独立性,寄木而生,我倒以为它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完美结合。条件不许时,它自甘默默无闻,不暴不弃;条件完备了,则尽情地发挥,全力施展,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它的成长,似乎让人领略到一种壮志凌云的雄心、勇往直前的气概、奋发向上的力量,给人以启迪,这都不能不说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我想,清代戏剧评论家李笠翁之所以说“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其道理恐怕也就在此。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