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花开

袁兴荣发表于2014年06月13日09:20:55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油橄榄 木犀榄 袁兴荣 散文美文

立夏前后,陇南白龙江、白水江、犀牛江沿岸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梁、沟壑、溪边的荒山、荒坡、半山地带,一株株、一片片泛着青碧色的橄榄树在贵如油的春雨的滋润下,悄悄开花了。花骨朵儿笑眉笑眼、藏头露尾、搔首弄姿、憨态可掬……橄榄花儿美,美在迷离中。不经意间,淡黄的花粉落在您的秀发上,眉毛间,肩上,手臂里。举头凝望绿枝,天女散花 ; 俯 首 足 下 厚土,金粉满目,恰是铺满了黄金,让人不忍举足……

原产地中海沿岸的“洋果果”油橄榄,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最先在云南、广西、重庆等8个省区市12个种植点试种,引种最高峰时期油橄榄曾达到1200万株。可由于其本身的“娇气”和对气候条件的过分敏感,也由于一些人为因素的破坏,我国保存下来的一二代油橄榄,只有数十万株而已。20世纪70年代,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宋平,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陕西汉中引种油橄榄成功。在他的直接关怀下,1975年第一批油橄榄苗木从汉中引入武都。技术人员对比研究发现,汉中种植油橄榄的土地多为透水和透气性差的黏重土壤,而武都地区适宜油橄榄生长的地方,土质疏松、排水良好,为中偏碱性土壤,通气性好于汉中地区,这更增加了武都人引种和管理好油橄榄的信心。

油橄榄一头扎进陇南白龙江沿岸的茫茫群山中,在白龙江流域的武都找到了温馨的家。由于海拔、气候、土壤等特别适合油橄榄种植,1997年种植油橄榄面积已达1320亩的武都被列为全国三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1998年,由国际橄榄油理事会绘制的《世界油橄榄分布图》上,第一次标上了中国的名字,陇南市武都区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被划分为一级适生区。随后,武都油橄榄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都成为“中国油橄榄之乡”、“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油橄榄成为陇南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绿色银行”,成为陇南市区城市形象的新标识。

油橄榄在陇南扎根发芽,以难以想像的速度茁壮成长、硕果满枝。转眼到了2013年,陇南油橄榄种植面积达35.42万亩,有15万亩进入挂果期。2013年产鲜果1.2万吨,产初榨油1800吨,鲜果产值1.2亿元,总产值6.6亿元,受益农户4万户,户均收入1650元。陇南油橄榄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位。配套的油橄榄系列加工厂、研发的橄榄油、橄榄茶、系列化装品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写下了著名的歌词《橄榄树》,经华语歌手齐豫1979年精彩演唱,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后来,曾任陇南市委副书记的李学春,写了《油橄榄赋》,刊发于《光明日报》、《甘肃日报》,让陇南油橄榄名扬华夏。作家周二军的小说《一个人的橄榄园》以细腻的笔触,娓娓动人的故事,讲述了回乡青年国平创办橄榄园的励志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都高山戏代表性传承人尹利宝创作的大型现代高山戏剧目《青橄榄、紫橄榄》,反映一对武都农村青年发展油橄榄产业的创业历程,对进一步宣传武都特色产业、推动现代高山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陇南油橄榄,美名天下扬。小满刚过,青涩的橄榄果已经密密麻麻缀满了枝头。穿行在青碧色的油橄榄园中,穿行在枝头成串成串的碧绿色的小果子间,穿行在绿色油橄榄林荫大道上,我们感到,陇南人的美好愿望正在变为现实。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