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山赏梅记

龚励发表于2014年02月22日17:01:01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超山 赏梅 龚励 散文

说到早春时节的游乐活动,出行频率最高的,或许就是踏春探梅了。

杭州城区的三大梅景,湖上的孤山,玉泉的灵峰,蒋村的西溪,游客大多耳熟能详。不过,地处近郊的超山,梅花之盛,人气之旺,渊源之深,非同寻常。早在北宋时,超山就已经成为江南的三大赏梅地之一,距今已有千余年了。尤其是2008年以后,梅区一再扩大,恢复多个景点,新增绿化面积及各种设施,添栽梅树数万余棵,新筑游步道数千米,“十里梅花香雪海”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去年初春,我们一行数人在杭州拱宸桥边的京杭运河码头坐船直奔塘栖。众人刚刚踏进景区,园中灯笼高悬,举目望去,一片洁白嫣红,空气清香袭人,还没有走出几步,梅树、修竹就夹道相迎了。石径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梅林深处,四周梅树花团锦簇,青竹昂然而立,令人眼花缭乱。

导游告诉我们,超山探梅有两大特色,一是花期长,由于地方小气候的关系,超山梅林的盛花期比城区要长、要略晚些,观梅时间一直可延续到三月中下旬。晚梅姗姗迟到,仿佛是在满足世人的惜春、挽梅之意;二是超山多古梅,早在五代时期,就已经成为一方赏梅胜地。据《塘栖志》载,梅花“以超山为中心,东南接泰山,西南至独山,北达龟山,沿东稼桥,环绕三十里,梅树约数百万株。分青梅、花梅二种。青梅,花色纯正,实则纯绿。花梅,花白而带微绛,实则色绿而带微红,人称野梅。”

导游又说,游客大抵不知,其实,超山赏梅的最佳时间却是雪夜。此时,月光皎洁,天、地、山、树、花、雪,融为一体,景观晶莹绮丽,天下无双。

我们探梅寻幽,边走、边赏、边聊,慢步进入梅林深处。众人行走于万花丛中,细细品赏各种梅品的万种风情。不时有花枝会拂到游客脸上,仿佛在欢迎游人光临。

听导游介绍,超山赏梅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环境氛围:远离尘嚣,超凡脱俗,不仅暗香浮动,而且莺啼鸟鸣,曲径通幽。众人面对着层层叠叠的梅花,吴昌硕的那首诗不觉冒了出来:“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北宋时,临安知府赵清献超山探梅,做诗,曰“物华春已盛,人意乐无涯;罗绮一山遍,旌旗十里随。”

超山探梅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树茂花艳,品种繁多。不过,古人游超山最为醉心的事,在于穿行于梅树丛中,观赏漫如弥天飞雪的花絮。

在超山,梅树满山遍布,青竹相拥,花影扶疏,遮掩在万花林中还有竹篱、茅屋、小亭、小桥、流水,妙趣横生。超山处在平原与丘陵的临界线上,气候多变,黄昏时分,竟然飘起细雨,梅柔惹湿,笼烟荡漾,散出阵阵幽香。

我们行至梅林僻处,一条清溪潺潺而过,只见残瓣铺水,落红逐流。此时,人不觉心迷神醉,一时竟有欲梦欲醒之感。众人透过梅林,只见有几间茅舍隐蔽在花丛之中,木门虚掩,一时忽有推门入院之想,或许,能寻访到昔日的梅痴吴昌硕老先生的踪影?

在古人心目中,梅,象征孤艳傲世,竹,代表高风亮节。梅与竹,则体现了人格的高尚风范。民国时期,康有为、郁达夫、丰子恺等名人雅士常常结伴到此,乐而忘返。

超山之顶便是超峰,取自千里平畴水乡之中,一座孤峰拔地而起,“超然于世”而得名。我们拾阶而上,绝顶有望海楼,额题:“江山一览”。众人登楼远眺,满山遍野的梅花尽在目下,钱塘江,古运河,宛若长带飘洒天际。古人有《登超峰绝顶》诗,曰:“秋空鸟道绝高寒,两腋天风化羽翰;飞步直凌双柱上,银河咫尺侧身看。”

超峰,山势孤耸粗犷,与文人放浪不羁的性格不谋而合,因而,常得先贤赞许。历代以来,众多墨客学士到此雅聚,吟诗作画。他们以超山独特的自然风貌为题材:梅的冷艳,竹的风骨,山峰的突兀,运河的蜿蜒,孤芳自赏,愤世嫉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画作。

时至今日,游客到访超峰,举目四顾,只见周边的钱江经济开发区、塘栖古镇等,楼屋起伏,车来客往,一派繁忙景象,为超山梅岭带来了现代情趣与价值。超山探梅,成为城北工商、贸易、汇聚人气的新亮点。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