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与杏林联想

丁兆平发表于2014年03月23日04:31:32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杏花 杏树 杏林 丁兆平 散文

杏花开放时节,说说杏与杏林。

读过一本叫《植物传奇》的书,有许多收获。跟着作者沈苇从人文视野来观察丝绸之路上的二十余种植物,葡萄、石榴、胡杨、雪莲等,都是那么富有灵性。书中有对灿烂龟兹(qiū cí)之地所产杏的描写,出于对这种中医之果的关注,令我对其作品给以了特别仔细的咀嚼与品味。

虽然觉得自己对杏的了解也不算少,但作家那博学的视角更令我大开眼界,并被其深深地折服。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所有的植物都是一盏灯,而香味就是它的光。”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姑娘一枝花……”作家沈苇坚信,歌中唱的花就是杏花,而那儿的杏树就是龟兹之灯。

“杏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杏树不灭,为库车年年点灯。——200万株杏树就是200万盏灯。”

——《植物传奇》

杏乃医之果,更有“人间圣果”之称。人类种植杏树的历史是悠久的。公元前的典籍《管子》中就说“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稍后的《山海经》也有“灵山之下,其木多杏”的记述。

杏可是中国人老祖宗的宝贝树。我国西北、东北、华北乃至长江流域都产杏。虽然如此的普遍,但如果自己家中有棵杏树,即使成年,即使白发,恐怕也永远磨灭不掉儿时爬树摘杏吃那馋涎满嘴的记忆。

我国产杏最多的地方,要数新疆。新疆天山,龟兹古国。库车有杏,甜在心窝。

库车是我国杏树的传统种植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就说屈支国多杏。屈支国即龟兹国,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清朝时更名为库车。湖南人萧雄在新疆漫游,他称赞从焉耆到库车一带,“山南山北杏子多,更夸仙果好频婆。”频婆即苹果。萧雄还注说:“江南多杏,不及西域,巴达克山所产,固为中外极品,而天山左右者亦佳。”

即使现在的库车乡村,也几乎家家农户都有杏。换个说法强调一下,就是“几乎找不到一家没有一棵杏树的农户”。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桃花是这样的,杏花也如此吗?是的。作者沈苇这样告诉我们:

“一般说来,城里的杏树比郊外的先开花,平原的杏树比山区的开花早,这是气温差异造成的。”

这些是多数人都知道的,但也有许多人不知道的:杏的老树总是比新树先开花。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开花也是一种技艺,先行者总是比新人更为娴熟、更为出色吗?从这儿,让我联想到,即使把中医学仅仅看作是一种技艺,一种古老的技艺,那中医学也是值得无比骄傲的,不是吗?

一棵果树就是一座生长着的矿藏,人取自一株杏树的东西是源源不绝的。四五月间,将青杏子煮在玉米粥或汤面里,取其酸味,做出来的食物味道更好。夏至前后,杏子黄熟,人们基本上以杏子为“糇粮”了。吃不完的杏子晾制成杏干,宜于保存,一直可以享用到第二年,与下一季的鲜果衔接上。做抓饭时放一些杏干,通常是必不可少的。杏子还可以酿酒,熬制果酱。从前,库车的维吾尔人用杏子和桑椹制作一种混合果酱,味道绝佳,装在葫芦里经三四年而不坏。

“人取自一棵杏树的,其实是一棵杏树的慷慨和恩赐。”

——《植物传奇》

新疆的名人,大家都熟悉的有两位大叔——库尔班·吐鲁木和卡德尔·巴克。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团结,他们是团结的大家庭中的至亲之人。

新中国的成立,令在苦水里泡大的维吾尔族农民库尔班大叔翻身得解放,他日夜想念毛主席,要骑着毛驴上北京,要把自家的杏干和甜瓜带给主席尝一尝。1958年6月28日,库尔班大叔在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老人与主席握手的画面。聚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那温馨的历史一瞬间。新世纪,又一位大叔来到北京,2006年1月23日和9月10日,胡锦涛在北京两次接见了“全国双拥模范”的卡德尔·巴克。2009年8月23日,胡锦涛又在新疆接见了卡德尔,大叔送给胡锦涛一包他自己晾晒的小白杏干。新疆大叔家中自产的杏干,那是无价的宝贵礼物。

杏树对人类的奉献是巨大的。新疆人有吃不完的杏。吃完了果肉的杏还有什么用?当然有用。那核中的杏仁,可是中医常用之药,更是始自《神农本草经》就已记述的古老中药。

杏所奉献的不只是它的甜美和温柔,更有它火烈的毒性。苦的杏仁毒性足以害人,多食可以致人死亡。“毒药入口”被一些无知之人作为反对中医药学的理由,但正是因为杏仁有毒性,它却可以用来治病。中医所用的苦杏仁,即取自于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杏等果核中那味苦的种仁。

杏仁入药,并不排斥它是中土还是西域所产。杏仁治病,更没有仅仅服务于某个民族。中医药学的胸怀是宽广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止桃李,杏树也是这样的。三国名医董奉为人治病不求取利,凡治好病者都在他的住处种上几株杏树,仅仅数年,所种杏树竟有十万株之多,蔚然成林,郁郁葱葱。从此以后,杏林成了中国传统医学的象征。

杏林春暖,满园春色关不住;橘井泉香,春华秋实更芬芳。从杏到杏林,坚定了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学的孜孜追求。

对杏和杏仁仔细咀嚼和品味,加深了我对身边植物的认知,植物陪伴人类成长,植物有益人类健康,植物影响我们的生活、心态乃至文化。它还带给我一些更加深刻的思考。大国崛起,离不开民族团结。大医腾飞,离不开文化融合。


hcsmnet